2007年3月21日星期三

阿聯酋杜拜棕櫚島-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杜拜是阿聯酋7個酋長國之一。雖然地處局勢動盪的中東地區,距離伊拉克只有950公里,但它卻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近年來,杜拜的發展速度令人驚歎,已從20世紀60年代的一個沉寂無名的小漁村變成今天享譽全球的現代化大都市。杜拜選擇了一條與海灣地區其他國家不同的發展道路,這就是力圖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杜拜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建造豪華度假勝地和購物場所,並對投資者和定居者敞開大門。其中,風景如畫的白色沙灘與一年四季的陽光成為吸引人們的最大亮點。  
然而,到20世紀90年代,杜拜所有的沙灘均被開發,發展遭遇瓶頸。為解決這一難題,杜拜決定建造人工島,規模空前的人工島修建計劃——棕櫚島工程由此誕生。   
這項計劃得到杜拜王儲謝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的首肯,他讓自己控制的Nakheel公司負責該計劃,並親自批准了棕櫚樹設計方案,因為這能最大限度地擴展沙灘面積。Nakheel的銷售副經理哈姆扎.穆斯塔法形容說,這樣“每一粒沙子都能被用來建造沙灘”。
從高空俯瞰阿聯酋的杜拜,依稀可見兩棵巨大的棕櫚樹漂浮在蔚藍色的海面上。仔細辨認,棕櫚樹竟是由一些錯落有致、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除棕櫚樹外,還能看到由300個島嶼勾勒的一幅世界地圖。縮小的法國、美國佛羅里達州、俄亥俄州都包括在內,甚至原本冰雪覆蓋的南極洲也處在當地的炎炎烈日之下。   
然而,這一派奇特景象並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是杜拜雄心勃勃的人工島計劃——棕櫚島工程的一部分。這項計劃耗資140億美元,預計將於2009年完工。屆時,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島將完全浮出海面.........

圖片:杜拜棕櫚島(世界島) 圖片:杜拜棕櫚島衛星圖(1)

圖片:杜拜棕櫚島衛星圖(2)


棕櫚島工程由朱邁拉(Jumeirah)棕櫚島、阿里山(Jebel Ali)棕櫚島、代拉(Deira)棕櫚島和世界島(the world)等4個島嶼群以及後期的濱水灘(waterfront)項目組成,計劃建造1.2萬棟私人住宅和1萬多所公寓,還包括100多個豪華酒店以及港口、水主題公園、餐館、購物中心和潛水場所等設施。此外,一個水下酒店、一棟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樓,一處室內滑雪場、一個與杜拜城市大小相當的主體公園,也在計劃之內。   人們可以通過乘船、駕車甚至乘坐單軌火車到達棕櫚島。棕櫚島計劃完成後,杜拜的海岸線將增加720公里。也許,到那個時候,世界地圖上的杜拜版圖要作一番改動了。



來自日本和美國加利福尼亞的著名建築隊已經完成了棕櫚島一部分的主體。島的主體是砂粒堆砌而成,高出海面達3米。按說當地陸地上的砂粒多得用不完,但那種砂子較粗,不能很好地結合在一起,而海底的砂粒較細,符合這一要求。因此,整個主體工程主要是疏浚船來完成的。迄今為止,建設消耗的沙土已經達到5000萬立方米,超過了預估總量的一半。

堆積的沙灘很不穩定,假如遇到地震,整個島就會消失。就像我們在臉盆裡堆一個小沙堆,再慢慢倒一些水,靜止的時候小沙堆還在,但搖晃臉盆後,臉盆裡就只剩下一盆砂漿了。然而,若干年後沙灘會結實起來,但工程等不了那長時間。工程師們就打鑽到主體的底部,進行震顫,使砂粒下陷,再填補砂粒,直到砂粒停止下陷,主體就“壓實”了。
在主體的堆砌過程中,工程師們要隨時知道沙灘是否在應該的位置。他們採取衛星遙測技術,來瞭解工程的進展。


朱邁拉 棕櫚島是第1個被開發的,由1個像棕櫚樹形狀的人工島和月牙形的堤壩組成。面積為5.6×5.6 km2的 島區位於Jumeirah 海灘對面,工程量巨大,現在人工島已經露出水面,清晰可見,預計2006 年完工。

緊接著是更加浩大的阿里山棕櫚島,面積6.4×7.3km2, 預計2008 年完工。比利時Jan De Nul 公司稱,這個好比 Jumeirah同胞大兄弟的工程土石方量將達1.72億m3。到2005年5月份,60%的土方工程已完工,已就位的砂石料達驚人的600 萬t。

給人印象更深的是第3個項目, 代拉棕櫚島,面積14.5×8.9 km2,連 同一個21km 長的月牙形堤壩。預計 2009 年完工,土石方量將達10 億m3, 並增加了240km 長的人工海岸線


工程初步取得成功,這便激發王儲更誇張的想法,他要堆築全球最大人工群島,這個人工島叫做大世界,由300 多個小島嶼按照世界地圖的形狀建成世界島,建成後將可以看到由300個島嶼勾勒出的一幅世界地圖。建造這個63km2 大世界的土方工程現已經完成了50%,81個小島已露出 水面。


如果仍嫌它們不夠浩大的話,比起新近開工的濱水島(waterfront)來說,真是小巫見大巫。濱水島人工島面積8100萬m2, 有10 個區,和阿里山棕櫚島組合在一起,毗鄰250個總體規劃中的島上和 岸上的社區。   到目前為止,一支由14 條駁船 和34艘挖泥疏浚船組成的船隊穿梭於工地之間,已投入海中1.81億m3的沙子和 550 萬t石料。到2008 年完工時,沙子和石料的用量將分別為3.21 億m3 和 3100 萬t,建造出850km 長的海岸線。


巨大的人工島修建計劃顯示了杜拜誓與新加坡和香港競爭成為世界商業港中心,與拉斯韋加斯競爭成為世界休閒之都的決心。雖然棕櫚島計劃5年之後才能全部完成,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絕大部分房產已被搶購一空,有些房產現在在地圖上還是一片海水。   
供職於杜拜一家房地產公司的布賴恩.斯卡德說:“從一開始我們就注意到這種現象。這非同尋常。”他介紹,從2003年5月份房產上市以來,房屋價格已翻了一倍,一般高達78萬美元至140萬美元。距離海岸4公里的世界島上的房屋價格已經售至70萬美元至350萬美元。   
目前,朱邁拉棕櫚島的填築工程已經完成。朱邁拉棕櫚島長寬均為5.5公里,是4個人工島中最小的一個,島上4000棟公寓與別墅將於明年初完工。   
除人們搶購房屋外,一些世界知名企業也紛紛將資金投向這個充滿誘惑的領域。美國建築業巨頭帕森斯和希爾國際參與朱邁拉棕櫚島的設計與實施,中國鐵道工程公司也將參與島嶼的建設工作。朱邁拉棕櫚島有一個突出的邊緣地帶,那裡計劃建造23棟大酒店。知名酒店管理集團希爾頓、萬豪、喜來登等已經準備聯手開設分店。
面積較大的代拉棕櫚島(80平方公里)也已初步露出海面,雖然要到2009年才能完工,但島上7000棟房屋也已售出4500棟。據穆斯塔法介紹,房產購買者包括英國著名球星貝克漢姆與歐文,還有“演員、歌手和政治家”,但他拒絕透露這些客戶的姓名,只表示三分之二的買家為外國人。

***很浩大的工程,有機會必定要到杜拜,這是我夢寐以求的一個地方.***

read more...

太在乎,就什麼也得不到

太在乎,就什麼也得不到
不像讀書考試一樣,
對於一個人的追求並不是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回報就會越大
如果把你的給予當橫軸,別人的回應當縱軸畫成曲線
你會發現邊際遞減率在一個定值之後以非常不可思議的速度上升
為什麼,我每天打電話對她噓寒問暖,得到的只是冷漠的回應?
為什麼,在一群朋友出去玩的時候,她總是對我特別疏遠?
為什麼,即使我竭盡所能的對她好,卻仍無法在她心中擁有一丁點應得的地位?
我說:「太在乎,就什麼也得不到」
當你太在乎一個人的時候,你的心裡能裝的下的東西就變少了滿腦子想的都是她,
無時無刻都在想能為她做些什麼
於是,你喪失了自我,成為一個為別人而活的人。
你不再有自己的生活,不再有和對方不一樣的地方
每說一句話,你都小心翼翼,期待能夠有好的回應
每做一件事,你都考慮再三,希望她能夠被你感動
然後你會發現,聊天的話題好像變少了,相處不在像從前當朋友般的開心自在
她隨口說出的一句話,網誌上的一篇心情,可以牽動你全身的神經,
有時讓你開心不已,但大部分的時候卻是讓你魂不守舍一整天。
隨之而來的,是她開始感受到壓力
生命是一種很容易適應變化的東西
如同把雙腳泡在熱水中,不一會兒就從有點燙變成舒適的溫暖
一開始你對她好,感覺是很鮮明,很強烈的會很開心,會很感激
但如果頻率太高,強度太大就好像坐在按摩椅上太久
一般舒服的感覺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想要好好靜一下的需要。
如果這時還繼續強求下去
最後的結局就是發卡甚至被討厭。
"欲擒故縱才是最高明的技巧"大概大家聽到耳朵都爛了吧。
你知道,我知道,可是就是做不到。
沒有辦法不對她好。當我們越是在乎一個人的時候,
越難拿捏自己的分寸
不是對她好到無以復加,就是賭氣強迫自己疏離耍自閉。
所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去在意。
對自己好一點,努力追尋自己的理想不斷的充實自己,
為自己的將來做準備
功課不夠好嗎?去圖書館多K一些書吧
人長的不夠帥嗎?去健身房把自己變成陽光形男吧
嫌自己口才不佳,進對應退不夠圓滑,那麼參加社團磨練一番吧這些事情,夠你忙的了
然後,把她放在你心中的優先順序的第二位,甚至第三位
會發現,一切都變簡單了
不是說兩個人就一定會有結果
而是你開始可以跳脫這個泥沼,
用更客觀精準的眼光看待彼此之間的關係
不再動不動就心情低落,不再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因為你知道,世界不是由她構成的。
即使失敗了,也還有很多值得去追尋的目標。
然後,珍惜兩個人相處的時光在一起的時候,
可以用盡全部的力氣去對她好,讓她如沐春風
而平常的時候,則是為自己的目標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不為了別人,只為了自己。很輕鬆的,
你不用在煩惱什麼時候該對她好,怎樣增加相處的機會。
順其自然,你絕對會被珍惜,而不會被當作理所當然。
最後成功了,恭喜,有情人終成眷屬。
失敗了,有點遺憾,也許是不適合,或許是沒緣分。
但無論如何,你都是贏家。
因為你又成長了
感謝這篇文章讓我找回自己,找回快樂的感覺,所以,我覺得一定要把它發佈出來,一方面提醒著自己,另一方面,希望徬徨的你能在偶然下讀到它,像我一樣,重拾幸福

read more...